2019年1月25日,中国篮协青少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在四川温江举办了首届年度颁奖盛典。当晚的一大亮点是部分基层篮球教练员受邀上台接受由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亲自颁发的“苔花奖(即基层篮球教练员奖,也是首次颁发)”。这是中国篮协高层与中国篮球青训基层首次齐聚一堂,在中国篮球史上尚属首次。

“苔花”一词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五言绝句《苔》,原诗“苔花小如米,又开如牡丹”,意在赞美那些看似弱小却自强不息的力量,他们不被广泛关注,却也能找到自身的价值。“苔花奖”的设立,旨在肯定基层篮球教练员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与中国篮协“让平凡成为伟大”的口号相呼应。

包括这次颁奖典礼在内的2019年度青少年篮球工作研讨会,是青委会主任宋晓波任职一年来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颁奖典礼上,一些基层教练员泪流满面,这让宋晓波深受感动。

宋晓波是前中国女篮队长,曾率领中国女篮在1983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上两度夺得铜牌,她本人更是中国女篮历史上第一位世界级巨星。退役后,她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中国女篮,并在青少年篮球培训领域深耕23年。她还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第一个创办篮球学校、第一个创办3对3赛事、第一个创办篮球小型赛。如今,她还在为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和姚明一样,她也是零报酬。看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得以实现,宋晓波感到欣慰,而她还在心中绘制着更大的蓝图。

为表彰在青少年足球、篮球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由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网易体育主办的《星火指南》专门设立了“星火馆”,宋晓波成为首位入驻者,还将被授予“终身努力奖”。

忍着骨折之痛夺奥运铜牌,“女战士”事业巅峰期退役

宋晓波出生于篮球世家,她继承了父母优秀的运动天赋和优异的学习成绩,顺利考入了北京乃至全国的重点学校景山小学。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界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这是题外话了。

后来宋晓波没能继续学业,而是进入什刹海体校学习篮球,并迅速在国内和亚洲赛场崭露头角,成为当之无愧的巨星。1983年女篮世锦赛之前,宋晓波率领北京女篮夺得三次联赛冠军、两次全运会冠军,三次入选全国十佳运动员,获得多项荣誉。在亚洲赛场上,她成功率队击败了长期的亚洲霸主——韩国女篮,创造了历史。

1983年女篮世锦赛,宋晓波五次得分超过20分,以场均17.6分的优异表现入选世界最佳阵容,带领中国女篮首次亮相世锦赛便夺得铜牌,举国同庆。

不过,真正把宋晓波推上神坛的还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那一年的奥运会女篮项目共有8支参赛球队,苏联、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先稳固了两个参赛资格,剩下的6个名额则由包括中国在内的8支球队决定。这8支球队参加了在古巴圣地亚哥举行的预赛。最终,中国队9胜1负,夺得预赛第一名,进入决赛。

结局是美好的,过程却充满遗憾。比赛中,宋晓波的右脚踝骨折,踝周肿胀了30厘米,由于血液流通不畅,淤血一直蔓延到小腿。为了尽快消肿,以便第二天赶上比赛,26岁的宋晓波不得不忍着剧痛接受按摩。“当时没有冰敷,他们只是帮你推开。”她回忆道。

古巴当地队医连连摇头:“你伤这么重,根本打不了。”不仅医生,对手、队友也认为宋小波打不了,毕竟是骨折,不是别的。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一方面因为她是球队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另一方面带伤上场也能提振士气。“比赛前,先跑四五十分钟,让腿麻了再上场。”宋小波说。

天知道当时宋晓波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但从数据上看,伤病对她的影响几乎为零。那届奥运会,宋晓波场均砍下14分4.8篮板5.5助攻,是队内最高得分,也是全锦赛第四名。在三四名决赛中,中国女篮险胜实力强大的加拿大女篮夺得铜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奥运铜牌一直是中国女篮的最好成绩,如果放在现在,想达到那样的高度,难度就更大了。

奥预赛上的骨折、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担任队长的精神压力,似乎都让宋晓波对篮球的热情枯竭了。她“不想再打那么多了”。作为队长,她必须以身作则,承担一切。“我受不了一点挫折(北京话,意思是“向后挣扎”),觉得训练压力太大,就想过退役。”

刚退役时,宋晓波就被体制内多个令人垂涎的职位相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一职。但宋晓波觉得自己打了这么多年球,积累了不少经验,还不想彻底和篮球分开,所以选择担任中国女篮的助理教练。

四年的时间,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有一天,宋小波在龙潭湖公园看到一个认识的老驯兽师提着鸟笼散步,这一幕让她瞬间清醒。在别人眼里,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宋小波看到的却是自己的未来,她不想过一眼就能看透的生活。

离家八年后,他归来仍是英雄

1988年,宋晓波抛弃了国内的一切荣誉和地位,加入了新中国第二次出国潮。当时,芝加哥大学和墨尔本老虎队俱乐部都伸出了橄榄枝。权衡利弊后,她选择了后者。“出国可以开阔眼界,也想在教练行业之外谋求一些发展。”宋晓波说,“其实我对做生意很有感觉,喜欢多学习。”

在澳洲,宋晓波熟悉了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运作,对以俱乐部为基础的青少年篮球训练有了深刻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她还进入了新的领域:做生意、进出口贸易、餐饮,增加了她为人处事的能力。这些经历无疑为她回国创业奠定了基础。1993年,她受邀到中国台湾执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立俱乐部的契机,是在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令第174号,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职工工作时间规定的决定》。决定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中国人就可以有周末休息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富,人民吃饱饭之后对运动的热情,更多的自由时间,碰撞在一起,创造出无限的商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筹备,1996年6月18日,暑假前,在北京月坛体育场,在众多篮球传奇人物和媒体人的见证下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篮球培训机构,也是“篮球俱乐部”概念的首次出现。此前,以苏联模式创办的运动队,是中国篮球的全部。今年6月18日,它将迎来23周年纪念。23年来,宋晓波的光环渐渐褪去,但她的俱乐部却依然红火。

俱乐部完全市场化,除了教授篮球,还售卖球衣等衍生品,商业模式比较成熟。没有门槛,目的是让更多热爱篮球的孩子公平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教练都是有专业球队背景的球员。在社会力量介入之后,确实比原来单一运动队的模式覆盖面更广。宋小波算了算,“只要来100个人,我就不会亏本,甚至还能小赚一笔。”说到这里,她还是有些担心,一夜没睡。毕竟自己做的是没有规则可循的事情,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_老虎队篮球俱乐部_墨西哥老虎队球衣

事实证明,宋小波的担心是多余的。俱乐部成立第二天,“办公室电话就被打爆了”,很快就超过了宋小波设定的学生人数,报名电话不断打来。“你说不想收,家长却说,‘我们家孩子爱打篮球,每天抱着篮球睡觉,你们收他吧。’”宋小波说,她只能扩大招生规模,迅速从某学校拿到几块室外球场。

开课的时候,宋小波被体育馆里的情景惊呆了。一个会场有60个人,整个教室都坐满了。“挤得水泄不通,有人甚至坐在窗户上。”那年夏天,最终报名人数达到了700多人。

次年,篮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篮球培训市场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

23年来,最让宋晓波自豪的是,她的俱乐部培养了数以万计热爱篮球的年轻人。后来被称为“清华流川枫”的刘子秋就是她的学生之一。其他球员有的加入了CUBA,更多的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有的从事与篮球相关的行业。“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走到哪里,突然有人上来打招呼,‘宋老师,我还是你的学生。’我觉得很自豪,仿佛我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篮球俱乐部是一个微利行业,竞争越激烈,微利越低。宋晓波说,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俱乐部,赚钱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但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更偏向社会效益,两者可以统一起来”。因此,她的俱乐部不仅教篮球,还教人,球场礼仪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八喜杯”创办,是我国青少年篮球界的首创赛事,这项赛事要求青少年球员在赛后向对手、教练和裁判表示感谢。这一做法至今仍被青少年篮球赛事沿用,并成为比赛的一大亮点。

直到今天,宋晓波还在坚持创新。去年夏天,她的俱乐部以队为单位训练教练员和队员。“我们先把队拆开,再拼凑起来,然后打比赛,中间穿插。因为我们最缺的是老师和教练。”宋晓波说,“2018年夏天,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计划吸收一些外省市的队伍。我很喜欢美国的训练体系,很细致。”

复出担任青年委员会主席,希望“培养有道德的人”

宋晓波曾是中国篮球的顶级球员,是“新中国五十大篮球运动员”之一。投身青训后,她能在基层工作二十多年,从地位到对青训的理解,都与姚明担任首任青委会主任的想法相吻合。2018年初,在姚明的亲自游说下,宋晓波坐镇主场,扛起姚改的大旗,她和全体青委会委员都是零工资。值得一提的是,青委会是姚明上任后成立的第一个专门委员会。

成立青少年委员会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为青少年篮球发展提供可执行、可持续的建设性意见。“我们要汇聚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共同筑牢我国青少年篮球基础,促进青少年事务良性循环。”姚明指出,“改革不应该是A到B,而是A+B。”

“姚明还想让青委会发挥更大作用,扩大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数量,规范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宋晓波说,“青委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宏观层面发挥引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向基层篮球教练员颁发“苔花奖”是青委会成立首年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届“苔花奖”获奖者共有6人,分别是:张宏斌(北京密云二中)、陈群(广东遂溪县第七小学)、李章敏(上海徐汇)、唐思碧(四川宜宾)、许静之(乌鲁木齐第七十中学)、姜作志(哈尔滨华龙)。

这是基层篮球教练员第一次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他们有的地处偏远地区,有的收入微薄(月收入甚至只有两三千元),有的条件简陋,青苔如林,很少晒到阳光。“我知道这些奖项远远不足以掩盖许多基层工作者为青少年篮球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宋晓波在朋友圈写道,并附上三个握拳的表情,表达对基层工作者的敬意。

“我们要让更多的基层人感到荣幸,他们会在意这些东西,会珍惜,因为这是国家对他们的认可。”宋晓波告诉网易体育,“他们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这点奖远远不够。我经常跟篮协的同事们说,要放下心态,多去基层走走,这样才能了解基层真正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宋晓波思维依旧敏锐,讲话条理清晰,逻辑清晰。她希望更多基层教练得到国家的认可,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条崛起之路,走出去开阔眼界。“以后有机会带国家青年队、少年队,这是我的想法。我在基层呆了这么多年,太了解基层了。他们想要什么?收入不高,一个月也就一两千两三千块钱,训练场上就是一张破席梦思床垫,看到的时候差点哭了。”

“立德树人”也是宋晓波特别想提倡的。她主张,“我们不能只照搬外国的模式,也要从中国自己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地道的东西。”她又举了一个例子,“日本、韩国都在坚持学习自己的东西,我们输在了日本小朋友的精神上,他们所有的孩子,哪怕是10岁、8岁的,一进场就自己拿着东西,自己做热身运动,做完就收起来,没有大人跟着。”

自立自强、尊重对手,都是宋晓波所提倡的“美德”,而“养人”的方法有很多,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看就是其中之一。宋晓波举了当时的教练白金深的例子,白金深也是“新中国五十大篮球运动员”之一,“我们教练三四十年前就开始研究篮球心理学了,那时候《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很好,所以我们能够非常了解自己、了解敌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篮球巨星,但我们绝对可以把一些有用的东西放进篮球青训体系,让所有经过这个体系的孩子都能留下积极的印记。NBA每年都会评选出“体育道德风尚奖”等看似无用的奖项,这不正说明了球场上的仪式感也很重要吗?

“我的任期是四年,任期内我会坚持这些事情,”宋晓波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变化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的,所以我们要慢慢来。毕竟,建立一个成熟的制度是需要时间的。”

接受网易体育采访的前一天,宋晓波的飞机刚刚落地北京,采访前她还在和人谈判,第二天还要赶去篮协开会。采访中她反复说“累”,但尽管如此,她从未停止为中国篮球青训付出的努力。

无论是巅峰退役后出国,还是创办俱乐部、举办小型篮球赛事,或是执掌青委会,每一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都蕴含着宋晓波一贯的性格密码。就像当年顶着骨折的疼痛夺得奥运奖牌一样,宋晓波总是在坚持做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未来三年,宋晓波将继续带领青委会砥砺前行,她还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吗?我们拭目以待。

老虎队篮球俱乐部_墨西哥老虎队球衣_墨尔本老虎篮球俱乐部